2024第十九屆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理事長序言
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為本學會每年度最重要的會議,以促使商業及管理相關領域之產業界與學術界專家能齊聚一堂。本年度特別感謝共同承辦單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與系所、未來學院前瞻學士學位學程、人文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協辦單位:龍華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朝陽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崑山科技大學商業管理學院、正修科技大學健康暨管理學院、國立成功大學AI健康運動產學小聯盟、國立屏東大學管理學院、國立屏東大學商業大數據學系、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經營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財金學程、斗南鎮田頭社區發展協會、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緣享庇護養花場、鸛田羽壹設計工作室,使本次會議得以盛大舉行。
透過多年來持續辦理,已收錄一千五百多篇之實務或理論性驗證論文,對累積產業界與學術界之實務心得、研究成果、探討先進技術理念落實之應用深具貢獻。希望各界能持續支持本會宗旨,以長期經營的態度,針對產業之發展、企業行銷策略、金融及人力資源市場所面臨的衝擊與因應現況,進行相互觀摩研討,以促進企業產業升級,加強企業競爭力。
本年度收稿論文有78篇,共評選出4篇最佳論文、12篇佳作。收稿論文經審查後分3個時段12個場次現場發表,並發行論文摘要集,亦將置於網路上供社會各界閱覽,並邀請進入本學會出版「商管科技季刊」的審查。再次感謝所有參與此次學術研討會之產、學各界菁英,相信這些優良論著對商業及管理領域之研究與應用必有卓越貢獻與深遠的影響。
中華商管科技學會理事長 賴奎魁
2024年12月13日
回目錄
2024第十九屆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院長序言
因應商業與管理環境的轉變,商管科技與教育勢必要有全新的思考與變革,透過實踐跨區域、跨校際、跨領域的合作與資源整合,再造各校產、學、研整體發展的競爭力。本年度研討會主題「跨域整合之商管科技發展與教育」,希望藉由議題的探討,供學術交流互惠,跨域整合與校際合作,交換研究與學習心得等,以提升相關領域教師之教學品質及研究視野。
除此之外,本次研討會的議題相當豐富,包含「永續經營、ESG、CSR」、「人工智慧治理」、「智慧商業資訊」、「全球與國際企業發展策略」、「會計、財務金融與公司治理」、「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創新與創業管理」、「行銷、流通與顧客關係」、「休閒、健康行為管理」、「校務研究、教學實踐、教學個案」等議題。另外,本次研討會設四個科技特色及商管應用展覽攤位,包含「智慧眼動虛擬實境羽球自由對戰系統」、「越在地越國際的3D列印馬鈴薯塔」、「Best Practices in EMI Education」、「緣享養花療癒工作重設計」等展覽。希望藉本次研討會集思廣益,將學術與實務互相結合,期望師生的研究成果能為企業經營與經濟組織提供實質的貢獻。
感謝本校與總務處的大力支持,提供優美的校園環境及優質的國際會議廳,使本次會議得以盛大舉行。本次研討會,論文摘要集輯之後申請ISBN,由中華商管科技學會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送到大會。本人對各領域鴻儒碩彥,賜撰大作,敬表欽佩及感謝之忱,並於此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陳昭宏
2024年12月13日
回目錄
【學術之路的秘訣:如何讓質性研究更容易被期刊接受?】
你是否也曾因投稿被拒而沮喪?質性研究的投稿,絕非僅靠完成作業般的態度就能成功。
今天,我將與你分享投稿成功的五大關卡與心態秘訣,助你突破學術瓶頸!
【五大關卡】
1️⃣ 格式:完善論文架構,細心校對錯字,讓第一印象無可挑剔!
2️⃣ 價值:強調創新性、理論性與貢獻性,讓你的研究脫穎而出。
3️⃣ 主軸:清晰的自問自答,建立邏輯一致的研究主線。
4️⃣ 推論:運用案例與理論的對話,設計資料分析表,展現論文深度。
5️⃣ 整體:細節處理到位,名詞一致,引用關鍵文獻,讓作品更完整。
【心態秘訣】
將作業升級為作品:用心投入研究,將論文視為思想與學術能力的延伸。
選擇良辰吉時:選擇能量穩定的時機投稿,爭取遇到理解潛力的審稿人。
正能量創作:帶著愛與熱情投入寫作,讓作品更具說服力與溫度。
用心回應審稿意見:以真誠和專業態度細緻回應每條意見,打動審稿人。
堅守研究主軸:面對矛盾建議時保持一致性,以清晰邏輯展現專業立場。
#質化研究巡迴列車 #質化研究的六個修煉 #論文投稿 #研究技巧 #金句創作 #提升研究力
【 閱讀完整文章】如何讓質化研究容易被期刊接受
[文章連結] https://reskm98.blogspot.com/2024/12/blog-post.html
梁燕夫
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
林尚平
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Yen-Fu Liang
Doctoral student, School of Management,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Ping 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要
本個案為真實事件之管理層級的圖書館個案,藉於2015年6月16日揚華科技被檢調搜索後,爆發震撼資本市場之數十家公司間假交易案,揚華科技利用假發票、虛設人頭公司,製造虛假交易來美化財報,宛如重現電影<華爾街之狼>情節般的股市騙局,還隱匿具有控制權的大股東因花費鉅資借殼入主揚華科技後,造成其實質控制公司(鴻測科技)營運資金週轉不及,於是利用中古機台設備交易案,利益輸送數千萬元資金至鴻測科技。
此中古機台設備交易案,不論自交易決策之形成程序與交易條件,均屬不利益且不合營業常規。揚華科技股價自2015年6月05日至8月19日停止交易為止,跌幅95.4%,受害股東超過8千名,具有控制權的大股東利用非常規交易進行利益輸送,不但侵害公司與股東權益,也嚴重危害資本市場發展。
關鍵字:控制股東、非常規交易、利益輸送
對AI設計產品的抑製消費行為研究
THE STUDY ON THE INHIBITORY CONSUMPTION OF
AI DESIGN PRODUCT
覃可欣
澳門培正中學學生
郭爾行
澳門培正中學學生
林巧欣
澳門培正中學學生
夏昌蘭
澳門培正中學教師
魏安平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經營系助理教授
黃宥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際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Ke-Xin Qin
Student, Pui Ching Middle School Macau
Ihang Kwok
Student, Pui Ching Middle School Macau
Haoian Lam
Student, Pui Ching Middle School Macau
Chang-Lan Xia
Teacher, Pui Ching Middle School Macau
An-Pin Wei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Ting 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achelor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要
人工智慧設計產品成為商業運營一種新趨勢,例如奈雪的茶和鐘薛高。然而,人工智慧設計商品並沒有如預期激發消費者興趣,反而引起大眾對人工智慧設計模仿他人作品的不滿。本文從消費情感文獻出發,探討感知價值在情感與消費行為關係中的中介作用。本文根據中介作用構建一個結構方程模型(SEM),採用滾雪球調查方法m使用SPSS21和AMOS21進行分析。問卷通過「問卷星」分發,參與者完全自願,共收集到322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321份。結果顯示,約40%的受訪者對原始設計師懷有強烈同情和共情,不同意人工智慧設計具有社會價值或與人類設計產品具有同等的經濟價值。AVE值均大於0.5,CR值大於0.7,各變數的Cronbach's α係數均大於0.7,模型擬合指標整體良好。同情(β=-0.48,p<0.05)和共情(β=-0.325,p<0.05)對感知價值有顯著負面影響。感知價值對消費行為有顯著正面影響(β=0.235,p<0.05)。同情(β=-0.284,p<0.05)和共情(β=-0.377,p<0.05)對消費行為有顯著負面影響。同情和共情通過感知價值對消費行為進行影響的各項效應顯著,95%置信區間中均不包含0,驗證了部分中介效應。根據研究結果,當今人工智慧的圖像設計容易降低消費者對人工智慧設計產品的感知價值。所以,使用人工智慧作為設計工具的公司應制定人工智慧設計的倫理準則,並平衡人類設計師和人工智慧設計做出相應的營銷策略。政府應通過建立人工智慧設計標準來促進產權保護,開發人工智慧技術的公司應根據相關倫理標準負責任地開發人工智慧技術和工具。
關鍵詞:人工智能、抵制消費、同理心、同情心、感知價值
回目錄
以國際證據探討氣候變遷風險與金融穩定之關係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E RISK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張瑞娟
國立嘉義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翁翊淳
國立嘉義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碩士生
Jui-Chuan Della Cha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anking and Finance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Yi-Chun Weng
Master Student, Department of Banking and Finance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摘要
隨著極端氣候事件日趨頻繁也伴隨嚴重性的災害發生,進而對金融體系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以194個國家於2006年至2019年期間的不平衡縱橫資料 (Unbalanced Panel Data),探討氣候變遷風險與金融穩定之關係。因既存文獻多著重於「平均」的影響,忽略了整體條件分配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特別是分配兩端之較低金融穩定與較高金融穩定國家之間的差異;故本文除了透過分量迴歸法(Quantile Regression)證實氣候變遷風險對金融穩定存在負面的影響,也探討對不同金融穩定國家之邊際貢獻的不對稱性(Asymmetric)關係;亦即,氣候變遷風險對金融穩定越高國家之影響越小。另外,本實證結果也發現,資本適足率具有調節(Moderating)作用。本分析期望俾利各國政府積極制定相關的氣候政策以維持其金融體系穩定。
關鍵字:氣候變遷風險、金融穩定、分量迴歸
美、中、台地緣政治競逐下台灣企業供應鏈地位的變化
CHANGES OF SUPPLY-CHAIN STATUS BY THE GEOPOLITICAL COMPETITION OVER
THE U.S., CHINA, AND TAIWAN
林憲平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
謝昀珊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
陳乙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
黃燁莘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
許殷綺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
Hsien-Ping Lin
Department of Finance,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Shan Hsieh
Department of Finance,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Hsin Chen
Department of Finance,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eh-Hsin Huang
Department of Finance,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in-Chi Hsu
Department of Finance,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要
近年全球政治緊張頻傳,重燃貿易保護主義,致產品流通困難、企業成本增加,進而形成供應鏈斷鏈危機。特別是台灣地處世界政治熱區、台灣企業更肩負全球關鍵供應鏈角色,故本研究探討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對其企業供應鏈地位的影響。本研究採用Caldara and Iacoviello (2022)的地緣政治風險指數,援用供應鏈議價理論,觀察其對公司規模、價格成本利潤率與賀芬達指數等三項衡量供應鏈地位指標的變化,並討論美、中、台多邊地緣政治競合下的影響差異。本研究最終發現美國與中國兩大強權中的政治競逐中,台灣企業供應鏈地位顯著的提升,對此以三項假說解釋之:1.國際政治間的蔓延效果;2.地緣政治間的合縱連橫;3.台灣政治變革的時間變異等。
關鍵詞:地緣政治、政治風險、供應鏈、供應鏈地位、議價理論
回目錄
美麗假象背後的真實面!國軍官兵自我保護
動機下的報喜不報憂行為機制-探討社會責任知覺的調節作用
THE REALITY BEHIND THE BEAUTIFUL ILLUSION –
THE MECHANISM OF SAYING NOTHING BUT GOOD NEWS UNDER THE SELF-PROTECTION MOTIVATION OF
MILITARY PERSONNEL - 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RCEIVED MILITARY SOCIAL RESPONSIBILITY
張臺衞
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與決策所副教授
洪承澤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通電系助理教授
張佳萍
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與決策所碩士生
Tai-Wei Chang
Associate Professor, Graduate School of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Scienc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Cheng-Ze Hu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Ping Zhang
Master Student, Graduate School of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Scienc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摘要
組織中成員建言行為已經被廣泛的研究,然而關於建言行中選擇性地強調正面信息,並有意識地淡化或隱瞞負面消息的報喜不報憂研究鮮少被探討,本研究借鑒保護動機理論,調查了感知威脅嚴重性對國軍官兵報喜不報憂的影響,並且特別關注害怕的中介作用與國軍社會責任知覺調節作用。通過在兩個不同時間點調查收集數據,得到國軍官兵有效樣本數440份。研究結果表明,害怕中介感知威脅嚴重性與報喜不報憂之間的關係。有趣的是,雖然個體感知威脅嚴重性會形成害怕的情緒反應,增加報喜不報憂的正向關係,國軍社會責任知覺可以減輕這種正向影響(負向行為效果)。本研究為國軍組織獨特背景下的感知威脅嚴重性與報喜不報憂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見解,強調國軍社會責任知覺對其個體情緒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
關鍵詞:保護動機理論、感知威脅嚴重性、害怕、報喜不報憂、國軍社會責任知覺
回目錄
冷鏈管理中的動態能力與創新應用之研究-書目對分析與知識結構探勘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IN COLD CHAIN MANAGEMENT –
A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ALYSIS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EXPLORATION
徐毓君
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灣產業策略發展博士生.
賴奎魁
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特聘教授
Yu-Chun Hsu
Ph. D. Student,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uei-Kuei La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摘要
本研究運用書目對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索冷鏈管理領域中動態能力的應用,揭示其知識結構。書目對分析作為一種研究方法,透過引用、共被引和共現的資料來識別領域內的關鍵概念與核心研究,進而構建出冷鏈管理在動態能力應用方面的知識脈絡。動態能力在冷鏈管理中的應用日益重要,幫助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確保產品品質並保持競爭力。研究中強調了動態能力的三大核心要素—感知(sensing)、捕捉(seizing)與重整(reconfiguring)—在優化冷鏈運營中的關鍵作用。「感知」指企業檢測需求和供應變化的能力,例如在高需求期間或應對新的法規標準時,識別更嚴格的溫控需求。「捕捉」涉及運用這些洞察來實施回應策略,包括建立適應性的配送網絡或強化監控系統,以確保產品完整性。「重整」則指企業能夠重組資源與流程,例如透過先進的數據監控與靈活的倉儲管理來適應新的需求並減少風險,如產品變質或物流中斷。書目對分析所構建的知識結構全面呈現了動態能力在冷鏈管理中的應用,顯示出企業如何運用這些能力來提升韌性、滿足品質標準並有效管理環境不確定性。研究結果強調動態能力作為冷鏈產業中達成永續成長的關鍵要素。
關鍵字:冷鏈管理、動態能力、書目對分析、共被引分析、共現分析
陳雅妮
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生
蔡秉真
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Ya-Ni Chen
Master Student, Department of Financ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Ping Chen Tsai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Financ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新聞情緒分析與經濟指標來預測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以提升其預測準確性。研究方法包括使用FinBERT模型進行英國金融時報新聞情緒分析,並結合長短期記憶(LSTM)模型來進行BDI的預測。研究期間涵蓋2019年12月至2024年3月,共計1072天的數據。透過數據發現,在70-30%的數據劃分之下,使用主題式的新聞情緒與經濟指標對預測BDI有顯著影響,除了在RMSE和MAE的衡量指標上表現優異,在相對誤差指標MAPE上也能讓預測表現由Kamal et al. (2020)中預測BDI指數的MAPE值 0.55% 大幅降低至本研究的0.068%,顯示出本研究加入新聞情緒分數和經濟指標對預測BDI有顯著提升效果。
關鍵詞: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FinBERT模型、LSTM模型、文字探勘、情緒分析、深度學習、神經網路
董監事暨重要職員責任險對投資效率之影響
THE IMPACT OF 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 ON INVESTMENT EFFICIENCY
陳聿卉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財務金融技術學系研究生
林淑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財務金融技術學系副教授
張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財務金融技術學系教授
Yu-Hui Chen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Finance,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hu-Hui Li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Finance,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Yuan Cha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Finance,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摘要
本研究根據2008年到2023年掛牌於台灣證券交易所以及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之上市上櫃非金融產業共1,675家公司的資料,檢驗公司投保董監事暨重要職員責任險對投資效率之影響。投保董監事暨重要職員責任險後可能會對內部治理機制產生負面影響,而當內部治理機制較差時,會降低公司投資的獲利能力和效率。透過相關分析與多重迴歸估計,本研究的實證結果指出,當公司有投保董監事暨重要職員責任險時,投資效率降低,且董監事暨重要職員責任險保障程度愈高時,投資效率愈差。
關鍵詞:董監事暨重要職員責任險、投資效率
運用專案管理知識建構企業ESG永續報告書之研究
DEVELOPMENT OF ESG SUSTAINABLE REPORT
WITH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張文政
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中國文化大學ESG永續創新研究中心執行長
盧文民
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
Wen-Cheng Chang
CEO,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enter of ESG and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Wen-Min Lu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摘要
本研究係透過專案管理的各項管理方法與工具,對經營傳統公司進行編制標準化永續報告書,採用國際規範之GRI、SASB、TCFD、SDGs準則進行合理化且有效率及有效能的管理。確認專案目標、專案範圍、進行內部及外部查核以展開活動,評估風險並提出應對措施,以確保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規劃下,使專案能如期如質的完成。達到ESG永續報告書能夠符合透明度高、充分資訊揭露、風險評估、機會識別、法規遵循等目的。導入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建構標準化企業ESG永續報告書的研究,對企業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和管理意涵。它將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和發展,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時也將有助於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在導入專案管理知識體系並在國際ESG準則範圍內,以全新目錄架構展現,必能顯著地為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效益之深遠影響。透過本研究的結果預期達到:1. 有序且清晰地標準化管理框架。2.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的永續報告書,並展現企業在ESG領域的成果和成就。3.傳達企業執行短、中、長期的戰略與目標。4.通過持續監控和評估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影響。5.促進企業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溝通和互動。6.鼓勵企業積極應對環境和社會的挑戰,推動企業轉型和創新。這將有助於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水平,使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更顯優勢。
關鍵字:永續報告書、可持續發展、ESG、GRI、SASB、TCFD、SDGs、專案管理、WBS
回目錄
價格、推廣與企業社會責任對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的影響-企業形象的角色
THE IMPACT OF PRICE, PROMOTION,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RETENTION - THE ROLE OF CORPORATE IMAGE
莊雅雪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會計系助理教授
康贊清
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張文菁
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Vorapamorn Teerunya
靜宜大學寰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Ya-Hsueh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an-Ching Ka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Wen-Ching Cha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rapamorn Teerunya
Master, Glob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vidence University
摘要
本研究探討價格、推廣與企業社會責任對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的影響,以及在咖啡廳業務背景下企業形象的調節效果。此外,本研究亦測試顧客滿意度的中介效果。整體研究架構採用「刺激—個體生理、心理—反應」(S-O-R)來詮釋各概念間的基本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發放的形式,樣本期間為2023年10月至2023年12月,總計發放403份問卷,有效回收398份。研究結果顯示,價格與企業社會責任對顧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性。此外,價格、企業社會責任與顧客忠誠度間的關係會受到顧客滿意度的正向中介作用。因此,咖啡廳的價格策略與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是影響顧客滿意度的重要因素,而顧客滿意度則是顧客忠誠度的重要前提條件,建議所有者或管理者應瞭解提升顧客滿意度的關鍵因素,因為這些因素能直接提升顧客忠誠度。
關鍵字:價格、推廣、企業社會責任、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S-O-R理論
回目錄
主要產品強弱勢品牌對購買意願之影響-次要產品之干擾效果
THE INFLUENCE OF MAIN PRODUCTS BRAND STRENGTH ON PURCHASE INTENTION - THE INTERFERENCE EFFECT OF SECONDARY PRODUCTS
黃詩蓉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生
郭素蕙
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葉凱莉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SHIH-JUNG HUANG
Master,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rket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U-HUI KUO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ing Chuan University
KAI-LI YIEH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在代言廣告視角中,不同品牌強度的主要產品對購買意願之影響,並加入不同品牌強度的次要產品作為干擾變數,以研究變數之間的作用效果。實驗結果發現,當次要產品為強勢品牌情況下,主要產品為強勢品牌相較主要產品為弱勢品牌會使消費者具有更高購買意願,而當次要產品為弱勢品牌情況下,強勢品牌主要產品與弱勢品牌主要產品對購買意願皆無顯著差異。
關鍵字:主要產品、次要產品、品牌強度、購買意願
探討消費者回應威脅執行意向之影響因素
EXPLORING THE INFLUENCES ON CONSUMERS’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IN THE RESPONSES TO THREATS
趙琪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林政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
鄭佩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生
Chyi Jaw
Professor,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eng-Yu Lin
Master,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ei-Yun Cheng
Graduate Student,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摘要
本研究嘗試探討消費者對回應威脅解決方案之執行意向的影響因素,採用問卷調查進行實證研究。首先透過前測結果,將威脅類型分為環境威脅與健康威脅;分析蒐集的1044個樣本資料發現,當消費者面臨全球暖化的環境威脅時,消費者購買節能家電的意向、執行意向及行為高於夏天少用冷氣;當消費者面臨新冠肺炎的健康威脅時,消費者配戴口罩的意向、執行意向及行為高於施打疫苗。接著,當面臨威脅時,消費者回應意向、解決方案可得性、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的程度越高,則其執行意向越高。
關鍵字:執行意向、知覺行為控制、解決方案可得性、主觀規範
回目錄
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城市旅遊卡使用意願
APPLYING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PREDICT TRAVELERS’ USAGE INTENTION OF CITY PASS
余明助
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
柯靜芬
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學生
林欣蓉
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學生
Ming-Chu 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Ching-Fen Ko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Hsin-Jung Lin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摘要
為促進我國觀光旅遊產業整合發展及提升自由行旅客旅遊便利性,交通部觀光局補助縣市政府發行城市旅遊卡(city pass),以國際及國內自由行旅客為目標客群。本研究基於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之理論架構,另增加「知覺價值」、「知覺風險」等變數,探討旅遊者對城市旅遊卡的使用意願,期能為台灣之城市旅遊卡發展提供相關建議。
本研究以本國旅遊者為研究對象,採便利抽樣,透過網路問卷施測,共回收360份有效問卷,使用SPSS 22.0與AMOS 21.0統計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信效度分析、差異性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及整體結構模型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 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城市旅遊卡使用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
- 知覺價值對旅遊者之城市旅遊卡行為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 知覺風險對旅遊者之城市旅遊卡知覺行為控制有顯著負向影響。
- 行為態度在知覺價值與城市旅遊卡使用意願間具有中介效果。
- 知覺行為控制在知覺風險與城市旅遊卡使用意願間具有中介效果。
-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及旅遊習慣特性的旅遊者在部分構面存在顯著差異。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城市旅遊卡發卡單位提升旅遊者對使用城市旅遊卡的知覺價值,形塑正向行為態度,增加使用意願;並應降低旅遊者對使用城市旅遊卡的知覺風險,增強知覺行為控制及使用意願。
關鍵字:城市旅遊卡、計畫行為理論、知覺價值、知覺風險
回目錄
管窺不同定價策略電信公司的合併對存續公司管理決策和作業實務的影響—以L教授故事為引
THE POSSIBLE IMPACT OF THE MERGER OF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IES WITH DIFFERENT PRICING STRATEGIES ON THE MANAGEMENT DECISIONS AND OPERATIONAL ACTIVITIES OF SURVIVING COMPANIES—TAKING PROFESSOR L’S STORY AS AN EXAMPLE
李隆生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系教授
盧信昌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陳佳宜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系助理教授
Lung-Sheng Le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sin-Chang, Lu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ha-I Che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要
一條網路線成了L教授提告台灣某電信公司M公司的導火線:L教授請求損害賠償、支付利息和返還不當得利,最後M公司支付新台幣275元達成和解。本教學個案包含以下三項主題:(1)、個案文本—L教授的親身觀察和紀錄;(2)、教學手冊,主要是台灣電信產業暨有線電視產業簡介和STP理論;(3)教學計劃,包含教學目標和適用課程,並從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決策、作業層級實務和法律層面,提出討論議題。
關鍵字:台灣電信公司、合併、田野調查、STP理論、教學個案
回目錄
運用UbD+ORID教學模式提升經濟學學習興趣與學習遷移能力
USING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AND ORID TEACHING INSTRUC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ECONOMICS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ARNING TRANSFER ABILITY
許炳堃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
林昀潔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
Ping-Kun Hsu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Yun-Chieh Li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摘要
對多數學生來說,經濟學是夢靨,他們超害怕,常感到莫名恐懼,以至於學習成效不佳。109學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執行完畢後發現,遊戲教學法幫助學生對經濟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達成布魯姆認知領域的低階層次。可是,學生對於經濟學相關的新聞卻漠不關心,對政府的經濟政策也不了解,更遑論期待學生能將課堂所學應用在日常生活。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聚焦在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濟學知識的學習遷移能力,以達成布魯姆認知領域的高階層次目標。本研究計畫運用UbD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教學設計,將時事新聞案例融入經濟學的課堂教學和採用ORID焦點討論法進行分組討論,以提升經濟學學習興趣,跨領域的學習遷移能力和生活經驗之應用分析能力。研究對象為修習大一《經濟學》的學生,共計21名實際參與完一整個學年的修課,採用行動研究法進行驗證。研究工具包括學習興趣問卷、經濟學知識情境測驗、時事新聞分析報告和學期成績。使用成對樣本t檢定和單一樣本t檢定,以評估大學生對融合時事新聞案例UbD+ORID教學模式的經濟學學習成效。研究結果發現,學生經濟學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成就表現進步了,也達到預設的垂直學習遷移能力。我們找不到任何顯著的證據,證明學生的水平學習遷移能力已達預設的中高程度精熟標準。但是,確實能提升經濟學的水平學習遷移能力。
關鍵字: 重理解課程設計、時事新聞、焦點討論法、學習興趣、學習遷移
控制、自動化與機器人學:EMI教學方法之整合
INTEGRATION OF EMI TEACHING/LEARNING METHODOLOGIES IN CONTROL,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WI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TOOLS
Saleh Mobayen
Graduate School of Intelligent Data Science,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rhad A.K. Cassim
General Education Centre,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fields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are advancing rapidly,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the increasing need for intelligent systems across various industries. To equip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for the challenges of modern engineering, integrating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ologies with bo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tools has become essential.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methodologies that enhanc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on within these disciplines. Key methodologies are examined for their ability to foster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tive learning.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accessibility, portabilit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se tools, which support autonomous and distance learning while making students central to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proces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for effective, low-cost, and easily accessible methodologies that not only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but also encourage a shift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wards more student-centered, technologically enriched approach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mbracing these tools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skill development, preparing students for the dynamic and evolving landscape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Keywords: Teaching/learning methods; Engineering;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Software and hardware; education.